“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嘿呦,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节奏明快沁人心脾的红色经典歌曲《东方红》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东方红》简介《东方红》是一首陕北民歌,诞生于1943年,是依照《骑白马》的曲调改编而成的歌曲,由李有源作词,李涣之编曲,它是20世纪的一首伟大颂歌,充分表达出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爱戴与崇敬。
《东方红》背景
关于李有源填写《东方红》有这样一个故事。1943年冬天的一个清晨,李有源到佳县县城买菜。一路上他哼着《骑白马》的曲子:“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嘿呦,打日本就顾不上。要穿灰,一身身灰,肩膀上要把枪来背,哥哥当兵抖起来,呼儿嘿呦。”他忽然一抬头看见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顿时豁然开朗,全身一下子温暖起来,于是就有了把毛主席比作红太阳的创作灵感。

1946年,毛泽东、刘少奇等接见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的全体人员
《东方红的发展》
当时,陕西北部绥德、米脂、佳县等地的贫困农民响应边区政府的号召南迁。李有源及其侄子李增正都在移民队工作。李增正是当地秧歌队著名的“伞头”,常在南迁的移民队伍中演唱这首歌曲,深受移民喜爱,又被称作《移民歌》。

陕西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延安大礼堂
不久,这首歌曲传遍了整个陕甘宁边区。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对其进行整理删节,更名为《东方红》,1945年4月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并流传开来。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断胜利,这首歌唱遍了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乃至全中国。

红军的文艺工作者(摄影:埃德加·斯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歌曲《红方红》曾被改编为混声合唱、军乐、管弦乐等多个版本。1970年4月24日,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首农民原创的曲《东方红》被送上太空,回荡在浩瀚的宇宙中。

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
2019年,歌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东方红》唱出了百姓对于中国共产党发自内心的深厚淳朴的感情;唱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坚定步伐;唱出了中国人探索宇宙星空的浪漫情怀;唱出了新中国追求科技发展、一步步走向科技强国的时代强音。世界的东方,一颗红色之星冉冉升起,铿锵有力的旋律还在延续回响。续奏时代强音,还在我辈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