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赞》迎百年·学党史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朴实优美的曲调
充分体现了江姐
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我国经历了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中不仅在物质上有强烈要求,精神上更需要一种信念和理想的支持。这使得文艺界进入解冻期,有了发展的机会。在此大背景下,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一日以共产党人为夺取全中国解放而进行的英勇斗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红岩》问世,并在当时掀起了一股热潮。一九六二年空政歌剧团根据《红岩》创作了经典歌剧《江姐》。歌曲《红梅赞》选自歌剧《江姐》,创作背景取材于小说《红岩》,截取了小说中重庆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为创作背景。它以共产党人形象入手,塑造了血肉丰满的革命先烈,诠释了红岩精神,倾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伟大精神。

歌曲中“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表示革命者向红梅一样光彩照人,用它们的精神唤醒更多的人民起来,前仆后继,迎接新春的到来,革命的成功。音调上高昂,节奏上明快,对未来充满希望。旋律优美、抒情,细腻地表达了情感,增添了韵味。充分表现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风貌。

《红梅赞》作为《江姐》的主题曲,主要感情色彩以江姐坚贞不屈、慷慨豪迈、大义凛然为基础。展现了江姐面对敌人严刑拷打时的顽强不屈、视死如归、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和后人对红岩精神的赞颂和传唱。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梅赞》的内涵也在伴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延展和深化,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红岩精神由过去着重强调的“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已经逐渐演变成为“爱国,奋斗、团结、奉献",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是在"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的歌声中,依然可以感受英雄事迹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品红色歌曲,忆红色故事。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但更重要的是带着历史向前走。正如我们刚刚经历的这场疫情,我们经过艰苦地努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没有被困难打倒,也没有一味地沉浸在悲伤当中,而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坚定前行,浴火重生。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正是有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精神支柱,千千万万青年在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中,书写了别样精彩的人生。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成为青春底色,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等木棉花开
等乌云退散
阳光穿透云层
终会照进每条细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