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大量年轻的医学毕业生加入到麻醉学科的队伍中来,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麻醉科医生?如何能在高手如云的学术界崭露头角?是很多年轻的麻醉科医生经常问我的几个问题。谨此想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如能有助于年轻医生们的成长,当属不胜荣幸之至。
一什么样的医生可以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麻醉医生?优秀的麻醉科医生本无固定的标准,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医生本是一个职业的称谓,指从事为患者诊疗疾病的一个群体。而麻醉科医生是这个群体中从事麻醉及其相关工作的一群人的称谓。因此在我看来,一个所谓的“优秀”麻醉科医生,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是一个“优秀”的“人”;
2.然后是一个“优秀”的“医生”;
3.最后才是一个“优秀”的“麻醉科医生”。
二何谓“优秀”的“人”所谓“优秀”的“人”,是指在其生存、工作的环境中,能满足该环境所要求的各层面的标准(甚至高于常规标准)的人。虽然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度、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体中,都会有不同的标准;但在具体每个个体的生存和工作环境中,仍然有很多共同的标准。比如精神层面的对自由、民主、博爱的追求,对科学探索的执着,对人类世界的爱心,对团队精神的尊重,以至到尊老爱幼、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中国的传统,最后到个人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学识涵养甚至穿衣打扮,都可以构成评价一个具体的人是否优秀的标准。甚至可以比较极端的说,一个人优秀与否,完全是他(她)与所在群体的其他人比较后而得出的概念。而在物质社会里,这又通常转化为那些为群体或他人愿意做出牺牲或付出较多的人。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人,既可以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敢于或愿意为群体做出牺牲的人,如战争年代的英雄那样,也可以是在日常工作中逐渐为大家所认可的人,如劳模或先进等。至于文体明星,虽然他们能吸引众多的眼球,却多数难以被认可为“优秀”的人。这是因为,社会层面或精神层面以致道德层面对他们的期望值(标准)远远超过他们所能承载的能力,而他们所在的生存和工作环境,又充满了巨大的诱惑,常人是很难抵挡这些诱惑的。
三“优秀的医生”标准所谓“优秀的医生”,理想上自然应该是在“优秀的人”的基础上,加上优秀医生的标准。但现实中很难做到。所以,一个在“优秀的人”的标准上比较均衡达标,而又具备优秀医生的某些特征,就可以被认可为“优秀的医生”了。这同样是个相比较而言的概念。
1.具备高度的爱心和责任心:这是做一个优秀医生的前提,也是可以通过个人在日常工作的表现很容易比较出来的一个选项。虽然每个医学生都会背诵希波克拉底的誓言,但在漫长的执业生涯中时时处处都能坚持做到这一点的却并不多。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个选项其实可以和上一选项并为一项。之所以单列出来,是因为很多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基于所受教育、国家的社会制度、周围的环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而背离了这一点。这在战争、动乱、社会动荡时期尤为明显。
3.精湛的医术:如果空有崇高的精神层面的表现,而缺乏精湛的医术,则也谈不上什么“优秀的医生”。只是现实中,很多人却表现为另一个极端:仅有精湛的医术,却缺乏精神层面的优秀表现。这样的人只能被称为“名医”,却未必是“优秀的医生”。要掌握精湛的医术,不外乎:
(1)扎实的基础理论(在校和毕业后的持续努力);
(2)良好的操作技能(充分的训练和不断的实践);
(3)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随时随地有意识的培养);
(4)良好的外语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包括对最新版指南的了解);
(5)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和从中产生直觉的能力(这是良医区别于庸医的关键,虽然当前都在强调循证医学)。
四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麻醉科医生”?谈完“优秀的人”和“优秀的医生”的标准后,再来谈“优秀的麻醉科医生”就比较简单了。也就是说,在前述的优秀的人和医生的标准上,加上仅属于麻醉科医生的特质就可以了。那么,麻醉科医生有别于其他科医生有哪些重要的特质呢?
1.更高度的爱心和责任心:麻醉是直接关乎患者生与死的医疗行为,因此,对麻醉科医生的责任心要求,理应比其他科室医生更高。
2.更为迅速的反应能力:在麻醉和手术的过程中,麻醉科医生是直接调控患者生命体征的医生。其根据患者的变化做出反馈的速度要远远高于内科或其他科的医生。这也是笔者只能部分同意“麻醉科医生是外科系统中的内科医生”这句话的原因所在。因为在反馈速度和抢救技能的熟练程度方面,麻醉科医生和其它科的医生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3.更为娴熟的抢救技能:麻醉科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超出正常生理范围而危及生命时,最重要的是能迅速通过娴熟而有效的抢救使患者转危为安,而不是站在一旁空谈理论。当然这一点也容易使麻醉科医 生疏于理论的学习。
4.更为自觉的团队精神:在手术室或其他场所看到过抢救过程的人,都会认可这一点。所以,那些宣扬通过规范化培训使医生具备独立工作能力而有意无意贬损中国麻醉科医生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团队协作精神的论调,是根本不值一驳的。
5.更为自觉的对预警能力(直觉)的培养:或日更为自觉的重视临床经验的积累。麻醉工作中的特殊、危重、疑难病例,以及所谓的意外事件,基本上都是小概率事件。除了完善流程、制度,重视人员的培训外,在处理这些病例的过程中,所谓“优秀的麻醉科医生”与“菜鸟级的麻醉科医生”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具备了预警能力。当“菜鸟级的麻醉科医生”尚茫茫然于患者生命体征都正常时,能够敏锐地感受到危险的来临(直觉),从而能马上组织抢救,使患者转危为安的麻醉科医生,就可以算是一个专业层面上的“优秀的麻醉科医生”了。
五如何在高手云集的学术界脱颖而出?也即如何在优秀的麻醉科医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知名甚至著名的麻醉科医生:
1.坚持学习文献,至少日读1篇。
2.坚持临床实践,注重直觉培养。
3.必须完成研究生教育,最好是完成博士甚至博士后。
4.必须有出国经历,注重中西比较,但切忌邯郸学步、数典忘祖。
5.在临床、基础两方面都应有自己的重点研究方向。
6.年均发表论文至少2篇,综述1篇,且必须是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内容,才能在5~10年的时间里,确定自己在某一领域的权威地位。
7.积极参加各级学术会议,并主动与其他代表交流,踊跃提问和质疑。
8.注重社会交往与情商的培养。
9.坚持外语的学习与锻炼,能够自如的与外宾交流。
10.创造条件,遍访名师。
11.工作在有一定规模以上的医院,最好是大学附属医院。
12.能够在名师指导下工作一段时间。
13.尊重你的对手(甚至是敌人),将别人的批评 甚至是恶意的攻击,都看作是一剂良药。应当明白,年轻时多受些批评或委屈,并不是什么坏事,而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一旦你成长为名医或主任,就很少还会有人再来批评你,你的进步也就终止了。综上所述,所谓成功之路,其实永远都在你自己的脚下,只是你想不想走上去而已。衷心祝愿每一位年轻的麻醉科医生都能成为“优秀的麻醉科医生”!
来源《中华麻醉学杂志》
交流麻醉艺术 谱写职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