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与“度量衡”,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关乎教学改革走向,关联人才培养实效,值得每一位师生深入了解。
01“两个维护”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02“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03“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04“九个坚持”
在 2018 年 9 月 10 日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 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出战略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鲜明提出九个坚持:
(1)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2)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3)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4)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5)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7)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8)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9)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05“八个首先”
在 2018 年 6 月 21 日举行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如何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提出本科教育的八个“首先”:
(1)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
(2)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
(3)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
(4)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
(5)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
(6)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
(7)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
(8)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06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1)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2)自觉爱国守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3)传播优秀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4)潜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5)关心爱护学生。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宜。
(6)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
(7)遵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潜心问道,勇于探索,坚守学术良知,反对学术不端;不得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或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8)秉持公平诚信。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不得在招生、考试、推优、保研、就业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9)坚守廉洁自律。严于律己,清廉从教;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不得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10)积极奉献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聪明才智,树立正确义利观;不得假公济私,擅自利用学校名义或校名、校徽、专利、场所等资源谋取个人利益。
07“以本为本”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08“四个回归”
(1)回归常识。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2)回归本分。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
(3)回归初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4)回归梦想。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09“三全育人”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0“五育”并举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1“四有”好老师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
12“四个引路人”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13“四个相统一”
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14“破五唯”
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15五大类型“金课”
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
16“金课”的标准
“两性一度”即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提升高阶性。课程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突出创新性。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
增加挑战度。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严格考核考试评价,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17“四新”建设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18“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六卓越”是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2.0、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
“一拔尖”是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该计划是教育部于 2018 年启动的 一项系统性人才培养改革工程,旨在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通过七大专项计划,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19 OBE 教育理念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教育理念,又称为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 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是一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核心,以反向设计为原则的教学范式。它强调以最终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逆向思维系统规划课程、 教学与评价体系,旨在确保教育过程与实际能力培养密切契合,促进每一位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20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重点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
(5)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21 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公共基础课程重点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打造有特色的体育、美育类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实践类课程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